股民钱包 白酒的周期调整
(原标题:白酒的周期调整)股民钱包
【白酒的周期调整】价值投资,一切都立足于“长期价值”,所谓风险大小,也是考量其对企业“长期价值”的影响大小。过度关注“短期业绩”变化的蛛丝马迹来推测未来,并决定重大的买入卖出决定,并不是价投所为。1、白酒周期调整2025年4月17日晚,华致酒行(300755.SZ)披露2024年度财务报告。数据显示,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4.64亿元,同比下降6.49%;归母净利润4444.59万元,同比下降81.11 %。公告显示,华致酒行第一季度营收41.33亿,净利润1.3亿;第二季度营收18.1亿,净利润0.25亿;第三季度营收18.89亿,净利润0.13亿(前三季度净利润1.68亿);第四季度营收16.33亿,净利润-1.23亿。第四季度利润出现首度亏损,业绩波动主要源于四季度启动的主动去库存策略,叠加名酒市场价格下行压力,导致当期部分利润折损,同时根据库存情况做了跌价准备预提拨备处理。作为酒类流通行业的龙头企业,华致酒行主营茅台、五粮液等名酒。而去年茅台酒价格一度跳水,市场价由2900元/瓶,一度跌破2000元/瓶,目前则回升至2100元/瓶左右。这使得华致酒行这类酒类流通商面临存货减值的要求。看来白酒类行业处于周期性深度调整,名酒市场价格呈下降趋势。估计白酒行业会有一个阵痛,早几年炒作厉害,渠道和消费者都存了不少酒,现在价差逐步收窄,终端释放存货自然会降低进货速度,对酒厂来说就是严峻的考验。只有维持产品的稀缺性,涨价的可持续性,资产的保值增值性,才能量价齐升!对于白酒这类企业,你要对引起它的周期有一个起码的认识。我的理解就是:白酒涨价的预期开始降低后,外加流动资金的趋紧,会导致渠道囤货的意愿降低,开始慢慢减少进货优先消化库存,这就使的经销商从厂家进货量减少,厂家的“报表”上出现利润增速减慢甚至降速。一段时间后,渠道库存降低到一定程度,渠道的补货开始增加,就导致厂家报表增速开始提高,就形成了白酒的周期。当然,这一现象的根源,是来自于“终端消费”出现的变化。但喝酒人数的周期变化导致的终端实际销量变化,远远小于厂家“报表”体现出的周期变化幅度,因为它叠加了渠道清库存的部分,就放大了白酒真实消费的周期。那么,白酒的所谓周期影响,主要就是清理库存。一个品牌有十亿库存,对该白酒企业在这轮周期的影响就是十来亿。这就是为什么每一轮周期后,白酒企业又是一条好汉的原因。白酒周期对一个白酒企业影响的大头,其实就是累计的渠道库存数。泸州老窖2013年的那轮惊心动魄的周期调整,说到底不过是清理了50亿的渠道库存而已。体现到“报表”上就是业绩断崖。当然,传导到股市上,股价波动会大一些。对特别在意股价的人,对于靠短期股价来排名的基金经理来说,可能就是个挺大的风险。而从价值投资者来说,这五十亿对老窖“长期现金流”的折现影响有多大呢?并不大。所以我说:不要太在意。2、消费不足的问题有钱谁都会消费,消费不足的问题,本质上是分配出了问题。这次关税战,中国人现在普遍认为原来规模的对美贸易无法持续了,我们相信需要贸易的进一步多元化,尤其是到了中国必须全心全意扩大内需、加速升级国内消费市场的时候。我们都知道,不少对美出口企业陷入了困顿,但包括那些企业在内的社会主体也都清楚,这已经是绕不过去的坎。即使中美达成一个协议,长期危险也去不掉,对美出口企业必须在全社会的支持下改弦更张,实现“凤凰涅槃”。从全球看,各国的消费普遍对GDP贡献较大,全球GDP中最终消费占比超七成,中国目前还有较大提升空间。世界银行数据显示,2023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例为55.6%,比当年全球平均水平低了17.4个百分点。长期来看,消费还有很大提升空间,但也要客观看待提振消费的难度。中国消费占GDP比例长期低于全球平均水平,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持续回落,这表明中国的消费内生动能不足。人有钱了就会消费,没钱了你怎么提倡都没多大用。相对于收入水平,中国居民无论是商品还是服务的消费,那绝对不能说是低的。中国居民最大的消费是房子,中国人均居住面积超过40平方米,家庭房产拥有率超过90%,消费旺不旺?其次的消费大类是汽车,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210辆,大部分豪华汽车品牌,中国都是第一大市场,消费旺不旺?中国居民的生活水平超过同等人均GDP的国家,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,中国服务业的消费市场非常繁荣。已经够好了,只是大家要接受,再繁荣也有一些波动,这都是正常的社会现象。为什么中国的储蓄没办法转换成消费?因为缺乏合适的消费品。吃喝玩乐这些基础消费满足度比较高了,房、股这两个大项,需要财富效应,也就是价格上张才能拉动。提振消费是未来中国经济的必然选择,消费是财富的函数,先有财富再有消费。只有理解中国的财富结构才能想出促进消费的有效方法。中国社会财富的结构是:政府,富人,普通人!只有针对三种主体分别制定出有效措施才能刺激消费。首先,政府是最最有钱的人,只有政府带头消费,消费才能好起来。地方政府要早点还清欠企业的欠款。其次,提振中国的富人消费有现成的手段:彻底放开房子的限购限贷,放开限购汽车,增加高尔夫球场,增加游艇码头,放开辅助生育。放开除黄赌毒以外的一切消费限制。提振普通人的消费要从提升收入的角度入手:给退休农民每人发500块退休金,给生二胎三胎的发生育补贴发育儿津贴,九年义务教育变成十二年义务教育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,法无禁止即可为,让富人有地方消费,穷人有收入才是出路。提振消费提升全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,提高百姓收入,消费自然会上去,而且会越来越好。由于今年贸易战关税战的演进,还真有点认同有些人认为的今年消费见底的观点了。3、长期投资回报投资者的最终收益=股价 X 股数(注:还有分红不买股的部分)。在这里,股价是个变量,股数其实只要你持有的时间足够长,它也是个变量(分红再买入)。由于市场上大多数散户或者短线交易者,甚至很多机构,持有的时间都不长,有的几周,有的几个月,有的几年,时间都太短。所以在他们眼里,分红再投入可以忽略不计。他们持有期间股数就是不变的,他们的眼里只有股价。这就造成的他们的认知出现盲区:只有股价涨,我的投资才能赚钱。如果有了分红再投入的概念,时间一久,经年累月后,股数的变化就体现出威力。但股数的增加=分红/股价。看到没,在这里,股价跑分母上了,股价越高股数越少。我注意观察过,我才有了这个结论: A 股除非出现极端情况,某一件事蒙住了大多数人的眼,否则,股价总是呈现出让投资者长期收益最小化。引用来自于西格尔教授在《投资者的未来》中的数据验证:“如果一只股票拥有5%的股利收益率,而股价却跌落了50%,那么它将在14.9年时获利和股价没有下跌一样的收益(股利再投资)。当然,如果在14.9年时,这只下跌了50%的股票回到了它原来的价格,那么这只股票年收益率将上升至15.24%,这样的收益率将比股价没有下跌所能取得的收益率高出50%(所谓的“放大器”)。”实际上这个数据的推演,即:股价上涨太高太快,只能让我们的长期收益最小化,相反,若股价长期低迷下跌,反倒会让我们的长期收益最大化。作为个人投资者完全可以建立一个股息率稳定在5%以上、股东回报率在15%以上的长期投资组合,这个组合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圈,配置3-5家,或5-10家不同行业的优秀企业。这样可以长期落实“若想富、攒股数”的分红再投入理念,增加股数变量,时间一久,经年累月后,股数的变化就体现出威力。长期投资最终赚企业成长和分红的钱,这是普通投资人将来实现自己财富自由的一个十分保守的、稳健的投资策略。……股权思维就是老板思维,跟老板做生意一样,赚钱先做好产品、服务,消费者满意,钱自然来了。而市场思维是越着急赚钱,越赚不到钱,着急让市场兑现的,市场短期不兑现,就着急骂市场,是价值投机。持股收息,市场随缘就好,跌了也无负面情绪,涨离谱了就卖了好了,这应该算是股权思维。——2025.4.20
长红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